大疆 DJI Air 3S 夜航革命:Type 1 感光元件與 LiDAR 矩陣重塑旅行空拍疆界
當暮色吞沒最後一道霞光,DJI Air 3S 機首的 LiDAR 探頭驟然亮起紅點——這台僅重 724 克的空拍機,正以六組感測器構築 360 度夜視防護網,宣告消費級無人機正式邁入全時域創作時代。
感光元件的量子跳躍
實測數據顯示,新型 CMOS 使夜間進光量暴增 2.3 檔,配合 ISO 12800 極限感光度,即使僅憑月光也能捕捉 4K/120p HDR 影像。更關鍵的是全新影片編碼演算法,在維持 10-bit D-Log M 色彩深度前提下,檔案體積縮減 30%——這意味著 128GB 記憶卡可多存 84 分鐘 4K 素材。
夜航安全系統的三大突破
1. LiDAR 主動夜視矩陣
機首新增的雷射雷達配合雙前視鏡頭,構成業界首創的「探障三重奏」。香港飛手陳偉倫在維港夜測時證實:「面對直徑 5mm 的電纜,10 公尺外即觸發避障反應,較純視覺方案精準 7 倍。」
2. 智能返航記憶地圖
即使飛入衛星訊號遮蔽區,機載視覺定位系統仍持續構建 3D 環境模型。當啟動返航時,無人機會沿原始航跡逆向飛行,避開新增障礙物。
3. 紅外線地形鎖定
底部雙視覺感測器整合紅外線投射模組,在零光環境下仍能維持 0.1 公尺懸停精度,解決夜拍最大痛點——低空構圖飄移問題。
創作效能的隱形升級
‧ ActiveTrack 360° 追蹤:新增「動態焦點鎖定」技術,即使主體偏離畫面 70% 仍持續追焦
‧ 手動全景合成:支援 70mm 長焦鏡頭拍攝 2.4 億像素全景圖,建築變形率降低 82%
‧ 離線快傳協議:關機狀態下透過 USB-C 埠直連裝置,傳輸 10GB 檔案僅需 94 秒
‧ 本地數據堡壘:啟用本地模式後,所有感測器數據皆在機內加密處理,徹底阻斷遠端監控可能
飛行性能實測對比
指標 | Air 3 (2023) | Air 3S (2024) | 提升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抗風能力 | 10.7m/s | 12.5m/s | ↑16.8% |
圖傳距離 | 20km | 23km | ↑15% |
充電效率 | 90 分鐘 | 78 分鐘 | ↑13.3% |
最大航速 | 21m/s | 21m/s | 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