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新聞中心 電腦資訊 蘋果折疊iPad量產受阻 華為趁勢搶攻大屏折疊市場
蘋果折疊iPad量產受阻 華為趁勢搶攻大屏折疊市場

蘋果折疊iPad量產受阻 華為趁勢搶攻大屏折疊市場

多方供應鏈消息證實,蘋果公司已暫停折疊iPad量產計畫。這項被視為進軍折疊設備領域的關鍵產品,因遭遇嚴峻的製造技術瓶頸與成本失控難題被迫延遲。與此同時,華為正加速佈局折疊平板市場,兩大科技巨頭在柔性顯示戰場的角力驟然升溫。

蘋果的折疊困局

蘋果內部歷經十八個月的研發攻堅,仍無法突破大尺寸折疊裝置的技術桎梏。關鍵障礙聚焦於兩大層面:其一是18.8吋柔性OLED面板的耐久性測試未達標準,經八萬次開合後仍出現肉眼可見的摺痕;其二是鉸鏈機構成本飆升至247美元,較原定目標高出四倍有餘。更嚴峻的是,市場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定價逾2,500美元的折疊平板接受度不足三成,迫使管理層重新評估產品戰略。

蘋果向來堅持「技術成熟度優先於市場先機」的原則,當工程團隊無法在面板平整度與機構厚度間取得平衡,推遲量產成為必然選擇。值得注意的是,同屬研發中的7.9吋折疊iPhone進展順利,預計2026年秋季問世,反映蘋果仍將押注小型化折疊裝置。

華為的戰略突圍

正值蘋果躊躇之際,華為折疊產品線卻動作頻頻。繼今年推出業界首款18吋折疊筆電MateBook Fold後,供應鏈消息透露其折疊平板已進入工程驗證階段。這款代號「天目」的裝置,據傳採用自主研發的玄武鉸鏈與京東方柔性屏,具備三重技術突破:

首先,創新「雙軌懸浮」結構使展開厚度壓縮至4.9毫米,較傳統方案減薄三成;其次,納米晶體鍍膜技術將摺痕可見度降至亮度3尼特以下,突破人眼識別臨界;最關鍵的是物料成本成功控制在800美元內,為終端定價留出競爭空間。

「華為正重演5G技術戰的逆襲劇本。」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分析師Ross Young解讀,該公司透過垂直整合供應鏈——從鉸鏈金屬注射成型(MIM)到UTG超薄玻璃自主生產——構築起難以複製的成本優勢。業界預估,若量產進度順利,華為折疊平板有望在2026年初搶先面市。

市場生態的權力重構

這場技術延遲風波,意外改寫了折疊設備的競爭格局。三星顯示器部門內部報告顯示,全球大尺寸柔性面板產能利用率已從年初的78%降至62%,主因蘋果訂單延滯。此舉迫使供應鏈轉向中國品牌靠攏,京東方與維信諾接獲的華為訂單量,較去年同期暴增三倍。

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應用場景定義權之爭。蘋果原規劃以折疊iPad作為「創作中樞」,整合Apple Pencil與虛擬鍵盤打造移動工作站;而華為則聚焦「跨屏協同」,讓折疊平板與手機、筆電構成生產力鐵三角。兩套願景的正面對決雖暫緩,卻預示著未來三年折疊設備的發展路徑分歧。

產業觀察家普遍認為,折疊平板能否突破小眾市場,取決於能否跨越「價格」與「可靠性」的雙重門檻。當蘋果選擇暫避鋒芒,華為的突進姿態將成為檢驗市場成熟度的試金石。這場由製造工藝引發的戰略轉向,終將在消費端掀起更劇烈的創新波瀾。

Source

Add comment

接收最新資訊及優惠

© 2025 MALL HK. All rights reserved.